快三平台-快三平台
快三平台2024-03-21

快三平台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读书者说】

  作者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我跟随演员们 的脚步缓缓走进沧浪亭 的那一刻,忽然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不知道是自己走进了历史 ,还 是历史来到了现实。感谢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 ,它让以往案头密密麻麻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眼前鲜活亮丽的风景 。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苗怀明 译注 中华书局 苗怀明提供

  一部非常纯粹 的文学经典

  到底 是身处2019年11月15日观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 的这个晚上还 是1780年中秋节沈复、芸娘坐在沧浪亭乘凉的那个月夜并不重要 ,因为这样 的场景几百年来每天都可能发生 ,可以发生在乾隆年间苏州 的沧浪亭 ,可以发生在光绪年间南京 的莫愁湖 ,可以发生在民国时期杭州的西湖 ,自然也可以发生在当下扬州的五亭桥 。

  这是一对刚结婚半年多的小夫妻,正享受着新婚带来 的甜蜜 ,男的叫沈复,女 的叫芸娘 。虽然已到中秋 ,姑苏一带还有些闷热,他们在傍晚时分登上沧浪亭乘凉 ,先是欣赏夕阳西下,再细品皓月当空 ,或向外眺望,或坐下闲聊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需要去发朋友圈,也不需要刻意拍视频 ,因为这不值得显摆 ,不过是二人再普通不过 的日常生活 。

  在忙忙碌碌、天天急着上班打卡 的现代人看来,如此富有诗情画意 的场景更多出现在影视剧里,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和自己 的生活有着太远 的距离 ,即便是利用假期随着熙熙攘攘 的人流去一次沧浪亭 ,也不过走马观花,无法体会沈复 、芸娘夫妻 的那份闲适和恬淡。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我们来说 ,生活就 是生活,艺术则 是艺术 ,但是对这对小夫妻来说,生活就 是艺术,艺术就 是生活,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不仅仅体现为沧浪亭 的中秋赏月 。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苗怀明提供

  翻开全书 ,所写不过儿女情长 ,家长里短 ,这样一部书何以能成为文学经典?

  的确 ,从表面来看,这可以说是一部条件并不具备 的经典名著 ,或者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名著 。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有一些先天不利 的因素,比如说作者沈复,他虽然有较高 的文化修养 ,但并没有得到过功名,在那个时代,这就决定了他身份 的卑微,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整天为生计而奔波,他开过字画店,做过幕僚,还到广东贩卖过货物 ,活得相当艰难 。他 的生平事迹别说现在无从知晓,就 是在当时 ,也没多少人关心和知道。

  再看《浮生六记》这部书 ,虽然写得颇为用心,但别说刊刻,就连最起码的流传都做不到。沈复去世多年之后 ,都没有人知道这部书 的存在,更不用说记载和评论了。如果不 是杨引传这位有心人在冷摊上偶然得到书稿 ,并将其刊印出来,我们今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部奇书 。

  但就 是这么一部篇幅不大 的书稿 ,被发现的时候竟残缺不全 ,全书不过六卷,还遗失了最后两卷。

  《浮生六记》能残存下来 ,已经算 是万幸了,甚至可以说是偶然 ,怎么也和文学经典画不上等号 ,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 ,估计当时在写作时,沈复也不敢有这样 的奢想。

  奇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将残存三分之二的《浮生六记》和另外三部笔记著作即《镜亭轶事》《天山清辨》《闻见杂录》一起收入《独悟庵丛抄》刊行 。刚一面世 ,《浮生六记》便一枝独秀,大受欢迎,迅速风行海内外 ,书坊争相刊印,到当下各类版本至少有200种 ,而《独悟庵丛抄》所收的另三部笔记则一直无人提及。如果将四部书的合刊看作是一场竞争 的话,《浮生六记》完胜 。

  伴随着《浮生六记》的一纸风行 ,它陆续被各类作品集收录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被拍成电影,改编为舞台剧,被翻译成多种外文 ,并出现专门的研究著作,这些通常 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经典的指标 ,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浮生六记》都具备了。

  这是一部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 ,不靠作者 的名气,不靠书商的宣传,靠 的是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看起来有些偶然,实则又是必然 。

  平淡生活中最为真实 的美

  那么 ,这本书 的魅力究竟何在?全书篇幅不长 ,并没有展现宽广 的生活面,也没有传奇故事和戏剧冲突 ,写的不过 是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 ,而且是那种很私人化 的生活,这样 的生活我们也正在经历着 ,日复一日 ,好像没什么可说 的 ,究竟 是里面的什么东西打动了我们?

  答案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也复杂 ,《浮生六记》的魅力就来自它的平淡 ,这种平淡既是指内容 ,也 是指风格,平淡并不一定非要和单调乏味画等号 ,它是一种美 ,一种最为真实的美 ,只是不少人未能感悟到而已 。通过《浮生六记》可以领略这一点 ,我们由此可以重新审视自己 的生活 ,得到人生的启迪 。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可以拿《浮生六记》与《红楼梦》做个比较,这部书曾被誉为“小红楼”,可见不少读者意识到两书之间 的相似性 。

  说起来也巧 ,曹雪芹去世 的时间 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第二年 ,沈复和芸娘相继出生 ,这似乎构成了一种人生的接力 ,这种接力还表现在创作上 。《浮生六记》虽然人物、内容 、情节与《红楼梦》差别很大,但其内在精神则是相通的 。不妨将《浮生六记》视作《红楼梦》的一部特殊续书。

  二百多年来 ,《红楼梦》读者的内心里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宝黛的爱情没有走向婚姻 ,因黛玉 的早逝而人为中断 。假如两人一起牵手走进婚姻殿堂,那该会是一个多么美妙 的结局呢?

  让我们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完成这个假设。笔者曾写过《宝黛结合又如何》一文,大致 的内容是 :假如宝黛结合,短暂 的蜜月期之后,就是生儿育女。孩子 的陆续降生意味着贾宝玉 、林黛玉告别青春时光 ,步入成年时代。随着孩子长大 ,不管贾宝玉有多么不情愿 ,人生 的列车必定会将他送到父亲贾政的位置上。同样,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林黛玉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去多愁善感,一个合格 的母亲不可能在孩子成长 的时候缺席,柴米油盐注定会成为她日常生活 的主要内容。

  于是 ,贾宝玉、林黛玉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贾政 、王夫人,这意味着往日生活 的一去不复返,再也不能肩扛花锄去葬花,再也不能躺在奶奶怀里打滚 ,再也不能去吃女孩嘴上的胭脂 。一切年少轻狂已成陈年往事,面对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打着世俗和利益的各种盘算 ,不再有诗和远方 ,只有永远都处理不完的日常琐事。

  再过若干年,宝黛二人又会坐在贾代善、贾母 的座位上 ,他们和他们 的孩子们注定会将家族年轻人一代代成长 的经历再次重演一遍,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 。

  问题在于,这就 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这未必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自然更不 是曹雪芹期待 的人生。曹雪芹 是位理想主义者,尽管家族败落,生活困顿 ,但仍然保有一份梦想,在困苦的人生中给自己,也给读者一点亮色 ,让大家不要活得太世俗。因此 ,林黛玉必须早早去世,她不能嫁给贾宝玉 。随着贾宝玉、林黛玉年龄的增大,婚姻 的选择也变得无可逃避 。于是在他们成人之前 ,曹雪芹残忍 的拉上了大幕 。

  老实说 ,笔者 的这篇文章写得有些过于感伤和悲观 ,未能直面日复一日、高度重复 的日常生活。《浮生六记》实际上延续了这个话题,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一个更符合生活逻辑 的答案。

  可以把沈复和芸娘的婚姻视作宝黛结合 的现实版。两人十三岁订婚,十八岁成亲,说不上青梅竹马,却也称得上 是情投意合 。虽然他们的家世不如宝黛显赫 ,但四人秉性相近,都 是属于聪俊灵秀的那种人,也就是《红楼梦》第二回里所说的正邪交赋。生在公侯富贵之家 ,就是情痴情种;长于诗书清贫之族,就 是逸士高人 。前者 是宝黛 ,后者是沈复、芸娘 。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十八岁结婚 ,意味着青春期 的过早结束和成人世界的提前到来 ,这是曹雪芹不愿意面对的。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

  实际情况并不像曹雪芹担心的那样乏味 ,沈复 、芸娘成亲后 ,生活确实平平淡淡,不外乎柴米油盐 ,但两人过得有滋有味,非常投入 。两人或沧浪亭乘凉,或泛舟太湖 ,或改扮装束出去招摇 ,尽管这样的日子并不算多 。居家 的时候 ,两人因陋就简,把庭院、居室收拾得整洁雅致。

  这样 的生活其实也 是我们的生活,何以沈复夫妇过得如此开心?关键在心态不同。沈复 、芸娘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 的每一天 ,努力发现生活中 的情趣,本来就没有过多过大 的奢想,小小 的收获都能有一份欣喜。如果把目标定得过多过大,满足 的日子注定大大少于不满足 的日子 ,正如人们常说 的,人生在世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并非自我麻醉的阿Q精神 ,而 是一种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再说即便每天愁眉苦脸 ,日子就会因此而改变吗 ?

  这就 是《浮生六记》给读者留下 的启示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渴望奇迹 ,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注定平平淡淡 ,努力过好每一天 ,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和快乐,也许这才 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从这一点来说,曹雪芹的担心有些多余 ,宝黛 的家庭条件比沈复夫妇优越很多,他们结合之后 ,生活未必就那么单调 ,也许比沈复更加丰富多彩,至少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相信读者从《浮生六记》获得的共鸣比《红楼梦》更多 ,毕竟沈复夫妇 的生活离我们更近 ,他们的生活就 是我们的生活。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俞平伯《题沈复山水画》 苗怀明提供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独悟庵丛抄》本《浮生六记》 苗怀明提供

  乐观又平凡的人生态度

  《红楼梦》没有写到宝黛的结合,以悲剧而告终。《浮生六记》虽然写到了沈复、芸娘 的婚姻生活,也仍以悲剧而告终 。两者同样是悲剧 ,但内涵却各有不同 。贾宝玉 的出家 是要告别往日 的生活 ,而沈复撰写《浮生六记》则 是记下自己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平平淡淡 的生活 ,早已习以为常,也许充满烦恼 ,一旦这种生活因家庭变故或其他原因而中断,马上就变得无比珍贵。人不能总 是生活在记忆中 ,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随遇而安 ,这也许 是《浮生六记》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全书所写 ,不管是欢乐还是悲伤,一切都那么平凡普通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惟其平凡普通,作者才不需要装腔作势,不必矫揉造作 ,对那些厌倦了说教训斥、读腻了高头讲章的读者来说 ,感同身受,从书中可以看到自己,从而引起强烈共鸣 。真情实感,平淡自然 ,这就是《浮生六记》最大 的特点 ,也是它最能引起读者共鸣 的地方 。

  转眼二百多年过去 ,尽管我们使用了手机、电脑,尽管地球已经变成了村庄 ,但我们并未走出《浮生六记》的时代 ,沈复、芸娘追求 的幸福我们仍在追求,他们遇到的烦恼仍在困扰着我们 ,书中 的事情昨天发生在沈复夫妇身上 ,今天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本书的价值因岁月的积淀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 。

  探讨这个话题可以从一个假设开始 ,假如沈复、芸娘生活在当下,他们 的人生悲剧可以避免吗 ?只要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知道,他们 的悲剧在当下照样可能发生 。芸娘的病逝固然与家境贫困 、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有关,但问题在于,假如她生的是无药可治 的绝症 ,即便再好的医疗条件也没用,任何时代都会有悲剧 的发生 ,不能把什么悲剧都甩锅给封建礼教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推卸责任。

  沈复夫妇生活的困顿固然与父母有关 ,父亲将他们逐出家门 ,这 是他们不幸 的开始 。这种家庭的不和谐现在照样存在 ,不能都归结为封建礼教 。沈复父亲做事比较粗暴武断,这 是不可否认 的 ,但沈复夫妇自身难道就没有问题吗?沈复作为儿子,没有处理好与父母 、弟弟 的关系 ,作为丈夫不能保护生病 的妻子 ,作为父亲不能给两个孩子幸福安宁的生活,板子不能都打到父亲身上 ,老人即便有过错 ,也负不了这么多责任,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宽容开明 ,宽容开明只能作为一种运气 ,可遇而不可求 。作为儿媳 的芸娘多管闲事 ,做事莽撞 ,恐怕就不能仅仅用天真来辩解 ,毕竟都是成年人了,毕竟也 是孩子 的母亲了,处理好与公婆 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

  芸娘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 的印象 ,大家为她的不幸感到同情和惋惜,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她的另一面 ,那就是幼稚 、天真,作为成年人 ,这可不 是什么值得夸赞 的优点 ,做事欠考虑 ,把本来应该和谐的家庭关系弄得一团糟,人不能永远停留在天真阶段 。假如宝黛结合 的话,大概率也会遇到这样 的问题,而且问题只会更棘手 ,贾府的生活远比沈家要复杂 ,如果发生冲突,矛盾只会更加激烈。

  芸娘 是全书中最让读者牵挂的人物,她之所以如此可爱迷人 ,固然是出自其个人 的禀赋 ,但不能不说她是因作者沈复而美丽 。是作者可贵 的开明 、包容和爱心,给她提供了展现美丽人生 的舞台 ,并将这些美好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来,尽管这个舞台实在太小了 。可以想象 ,如果换成一个俗不可耐的男人 ,比如《红楼梦》里 的贾赦、贾珍之类 ,芸娘还能有这些逸闻趣事吗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妻子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 。有什么样的丈夫,就会有什么样的妻子 。 是沈复培养和塑造了一位可爱迷人的妻子。当然这样的培养、塑造也付出了沉重 的代价,芸娘自身性格及为人处世 的缺陷给自己同样也给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书中的沈复是一位有才气、有个性 的文人形象 ,相信这也是他有意留给后人 的自画像。他虽然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困顿,但依然保持着难得的自尊,苦中作乐 ,享受人生 ,享受生活,即便是在借钱回家的路上 ,也要顺道到虞山一游 ,这种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 ,对每个有着类似不幸遭遇的读者都是一种安慰和启发。《浮生六记》虽然写了不少人生的苦楚和无奈,但字里行间丝毫找不到那种毫无节制的宣泄和哀怨,而且作者的享乐也不是醉生梦死,自甘堕落的那种 。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 ,尽管生活贫寒 ,但充实而有趣 。看看他讲盆景 、家居的那些文字,就可以知道,他绝非泛泛而谈 ,而 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从摹写山川风景 的那些文字,可见其独到 的鉴赏眼光 ,他不喜欢苏州 的狮子林,不喜欢扬州的五亭桥,不喜欢南昌的滕王阁 ,但并非故意在唱反调,而 是能讲出一番道理,给人以启发。

  如果生活在当下 ,具备这样 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相信沈复不至于沦落到没饭可吃 的程度 ,他可能是位大学教授,可能 是位园林专家,也可能是位成功 的商人 。这并不 是说,现在就一定比那时好 ,但最起码实现人生 的机会及评判成败 的标准要相对多元一些 ,人生舞台相对要大一些 。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二百多年间 ,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大 的变化 。沈复笔下的苏州 、扬州 、杭州 、广州、荆州 ,地名还 是原来 的地名,位置还在原来的位置 ,沧浪亭至今依然游人如织。但有了一部《浮生六记》之后 ,一切发生了改变 ,往日 的风景又多了一层内涵和魅力,这不是眼睛能看到 的,需要用心去体会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1版)

青岛农业大学 :发挥人才优势 ,服务乡村振兴******

  近日 ,在青岛绿沃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大棚内 ,一排排整齐的草莓长势旺盛 ,红彤彤的果实点缀于绿叶之间。“得益于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教授研发的草莓超早熟栽培技术,我们 的草莓上市早 、品质好,回头客很多,供不应求 。”青岛绿沃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坤均说。

  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教授研发的草莓超早熟栽培技术获得青岛农业企业的一致好评。作为一所“农字号”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充分发挥智力和人才优势 ,坚持人才下沉 、科技下乡,将创新成果送到田间地头 ,以科技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科技小院加速农业科技落地

  近日 ,在位于青岛莱西市店埠镇 的胡萝卜科技小院 的试验田里 ,科技小院“院长”赵颖和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 :运肥 、称重 、撒肥……试验田里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赵颖是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名研二学生 。去年研究生一入学 ,她就跟着导师在胡萝卜科技小院里开展研究,致力于胡萝卜产量和品质 的提升 。“在科技小院里作研究,让我对课题的理解更深入了。在这里 ,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指导农户科学种田,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赵颖说。

  赵颖 的导师陈延玲 是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以科技小院模式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陈延玲回到本科母校青岛农业大学任职 ,也将科技小院模式带了回来。2019年7月,在陈延玲 的推动下 ,胡萝卜科技小院在青岛莱西市店埠镇建成 ,入住小院 的青岛农业大学师生针对胡萝卜生产开展科学研究 ,探索技术服务模式。

  除了日常科研和实验工作 ,科技小院 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 是针对农户需求进行不同形式 的技术普及。“我们通过田间党校、夜间培训等形式 ,对生产过程中痛点 、难点进行技术培训 。对于没有时间参加线下培训的农户,我们会通过短视频 、科普传单等形式,把技术送到他们手上,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把当地 的农民培养成‘土专家’ 。”陈延玲说。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不断开拓科技小院助农新阵地,派出师生团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推广科技服务“小院模式”。青岛农业大学陆续建成了胶州大白菜科技小院、莱西玉米科技小院等 ,并承担了乐陵小麦玉米科技小院等相关工作。

  青岛农业大学每个科技小院都有专攻的特色农产品项目,因地制宜开展技术示范和指导,服务农民需求,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

  目前,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引进及创新作物高产高效技术20余项,实现作物平均增产12.8% ,增效33.4%,增收20.4% 。

  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日前,青岛莱西市沽河街道北张家寨子村农户张许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由于种植 的“阳光玫瑰”葡萄卖出了好价钱,2022年他们一家的收入达到60多万元。“多亏了青岛农业大学的‘葡萄专家’传经送宝 ,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张许山说 。

  张许山提到 的“葡萄专家” ,正 是青岛农业大学 的科技特派员 。去年底,由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韩仲志担任团长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葡萄产业服务团成立 ,为葡萄种植提供科技指导服务 。

  “专家们经常到葡萄园来,从选种 、育苗到结果 、采摘,给予我们手把手 的指导 。”张许山说 ,在广大果农 的心里 ,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就是大伙儿种植葡萄的“主心骨” ,是致富路上 的“贴心人”。

  这是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队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自国家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青岛农业大学建立起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 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科技特派员们把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 ,深入田间地头 ,为农户送去科技指导和服务。

  “学校科技特派员总人数已超过600名,服务区域覆盖山东省全域,辐射至广西 、贵州 、云南、四川、青海、重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刘新民介绍 ,2022年 ,青岛农业大学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大会战行动计划,组建了20支科技特派员团队 ,由“单兵作战”向高水平 的“团队作战”转变,由“服务农户技术”向“服务产业需求”转变 。

  “学校将继续发挥人才 、科研优势,以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 ,进一步打通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创新链条 ,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刘新民说。(记者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刘 琨)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快三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