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台-500平台
500平台2023-12-09

数字人 :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热点观察】

  作者 :俞国林、王建(分别系中华书局编审、中华书局副编审)

  “天妤” ,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 ,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回想起千年前之事 。当年 ,洞窟受损,壁画脱落 。如今,苏醒过来的她,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 ,复原壁画 ,重佑人间……“天妤”不 是玄幻小说中 的文学人物 ,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过去一年 ,“天妤”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拥趸 。

  所谓数字人, 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 、动作捕捉、深度学习 、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 。2022年 ,数字人大量涌现 ,除了“天妤”,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的“文夭夭”、新华网 的“筱竹” 、浙江卫视的“谷小雨” 、敦煌研究院 的“伽瑶”、国家博物馆 的“艾雯雯” 、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 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 ,或担任对外传播 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 光明图片

  技术支撑,文化打底

  作为传统文化 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IP形象。由于众多虚拟数字人取材于传统文化,所以其外在形象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 的视觉化呈现 。比如,“天妤”的设计以传统飞天和唐代女俑为灵感,她衣袂飘飘 ,妆造典雅,发型设计 是“双环望仙髻”,簪花是用金、银 、铜等制成 的样式多样 的金钿 ;头上戴的嵌松石花钗 、珍珠流苏花钿等饰品,是在史料基础上,参考唐代出土文物设计而成;妆容上使用的黛眉 、斜红、莲花形花钿、桃花妆容,则还原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 的唐代女俑妆容。通过对虚拟数字人外在形象 的打量观赏,观众得以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亲密接触”。不仅如此 ,由“天妤”发布的“凤凰妆”视频,连续登上平台热榜 。受“天妤”影响 ,很多青少年给自己化起了“国风妆”,甚至还引起了海外美妆达人的竞相模仿。

  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 ,本身就 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 、应用 、传播的过程。比如 ,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 的原貌 ,中华书局在容量超过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 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 ,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 ,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 ,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 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 的把握 ,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 。由此观之 ,“苏东坡数字人” 的设计制作过程,完全 是一次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艺术作品 的整理和研究 。由于这种整理和研究带有强烈 的“目 的性”“应用性”,所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而非像纯学术研究那样,研究成果大都只能存在于论文中。

数字人 :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虚拟数字人“天妤” 光明图片

  始于颜值,终于价值

  数字人要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 ,可以始于颜值 ,但最后还是要终于价值,因为人们开发数字人 ,不 是为了观赏,而 是为了使用。2022年被业界称为“数字人元年” ,数字人的相关应用刚刚起步 。传统文化领域 是应用数字人比较多 的领域 ,且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

  2022年7月,身着汉服的“艾雯雯”在国家博物馆上岗。她穿梭于国博各展厅 ,为慕名而来的全球游客介绍着国博14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除了在各大博物馆提供讲解、导览服务 ,还担任“文博虚拟新闻官”,经常跟随展览出海,传播中华文化。

  虚拟数字人 ,不仅能“说” ,还能“演”。以“天妤”为主角 的系列短剧《千壁寻踪》及番外一经推出 ,立刻圈粉无数,视频播放量目前已超过3亿。通过这些短剧 ,观众领略了即将失传 的巾舞的无穷魅力 ,见识了传说中 的“反弹琵琶”的精妙绝伦 ,了解了围棋文化 的博大精深。就这样 ,“天妤”婷婷袅袅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走来 。作为一个虚拟数字人,她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融合,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通向元宇宙、通联海外的一扇门 。

  在传统戏曲领域,数字人 的身影也越来越活跃。京剧领域已出现“梅兰芳孪生数字人” ,粤剧界已诞生粤剧数字人“小勤”,而“秦筱雅”则 是秦腔数字人的代表 。“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甚至还现身梅兰芳大剧院 ,并与台下观众深情互动 :“距离我上一次登台已经过去了60多年 ,没想到我们又重逢了。”那一刻,数字人不仅复原了梅兰芳先生的形态、声音及面部表情,也让人看到了传统戏曲振兴的希望 。

  可以这么说 ,数字人最大 的魅力,不 是研发运用新技术,也不是对网文、网游等传统业态 的改变,而是为戏曲等原本高度依赖人和现场空间 的传统行业在生产、传播 、消费场景及价值实现等方面带来无限想象力和可能性,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物我关系 的认知。

  既要凝神,又要赋魂

  数字人让大量文化瑰宝重新“复活”,以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走进烟火生活,焕发青春活力。可 是 ,数字人建设毕竟刚刚起步 ,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其中,内容生态 是制约数字人发展的最大瓶颈 。虚拟世界中 的“你我他” ,即使只 是存在于数字空间中的化身 ,也需要现实生活内容作支撑 ,需要“故事”来引流。唯有如此,数字人才能既拥有好看 的“皮囊” ,又拥有丰满的“灵魂”。

  比如,中华书局 的“苏东坡数字人”,只有容貌形象 的“物理真实” 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实现“精神真实” 。为此,中华书局专门建设了“苏东坡专题数据库” ,并陆续开发了多个维度的“苏东坡主题知识图谱”。依托数据标引体系,可以生成各个维度的知识图谱 ,相当于将苏东坡跌宕起伏 的人生历程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翻译成一张彼此关联 的数据网络 ,并将其放进“苏东坡数字人” 的脑中,从而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下一步 ,中华书局将加强对“苏东坡数字人” 的人工智能训练 ,以为其“赋魂”,从而让“苏东坡数字人”真正像苏东坡一样去认知 、思考、表达、行动,最终实现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

  近年来 ,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 。数字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并重构升级歌舞、影视 、戏剧 、文博等多个文化行业。数字人的产生和应用 ,是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 的过程 ,也 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无法预判数字人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以开放包容 的心态面对新概念 ,拥抱新技术 ,将基础夯实 ,立足文化本体 的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的时代进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13版)

500平台

【十年中国风】让马斯克惊叹的“基建狂魔”为何难复制******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 题:【十年中国风】让马斯克惊叹 的“基建狂魔”为何难复制

  记者 左宇坤

  “9个小时完成一座火车站的改造工程”“589米长 的四车道立交桥夜间8小时拆除”“3万吨车站平移288米 ,还来了个90度转身”……

  这十年 ,如此种种高效 的中国建设速度 ,在海外社交平台被外国网友称为“基建狂魔”,被频频围观,并火回国内。甚至,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也曾在社交媒体上转发“9小时改造火车站”的视频 ,并赞叹中国先进基础设施 的发展速度 。

  “基建狂魔”圈粉世界,直观 是海外舆论场对中国基建能力的惊叹和钦佩,背后则 是西方对难以复制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的感慨 。

  中国基建史 , 是一部逆袭史

  “高山大海也无法阻止中国修路 的脚步。”英国一档著名汽车节目曾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的高速公路网 ,主持人在节目中连连赞叹,“不是因为地形有多简单 , 是因为中国人有强大的信仰 。”

  1988年之前 ,中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而截至2021年末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公里 ,比上年末增加809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曾经,广西第一趟进京列车需要运行60-70个小时,如今南宁至北京最快高铁仅需10.5个小时,实现“半日达” 。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 ,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 ;公路桥和铁路桥总量超过100多万座,数量世界第一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使2000公里范围可4小时通达。在这背后,是“基建狂魔”集中力量办大事,一路向前完成逆袭。

  如今 ,中国基建还走向国际 ,向世界分享中国速度 。雅万高铁 、中老铁路、佩列沙茨大桥等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 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落地,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

  “就连批评中国态度最坚决 的人也惊叹于该国建造桥梁 、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 的能力。”华尔街日报2021年4月5日曾刊发文章《美国羡慕中国 的基础设施 ,但要模仿它并非易事》称 ,两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制度,在改善基建方面美国可以直接运用的中国经验可能有限。

港珠澳大桥。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港珠澳大桥。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奋斗史

  纵论古今,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 ,到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等超级工程 ,中国人 的骨子里从来不缺 “基建魂”,也不缺愚公移山的精神。

  “中国速度” 的诞生 ,离不开中国现代化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恒心 ,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以及民众 的万众一心。

  为了世界上首条环沙漠铁路线“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 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早日通车,在施工高峰期,建设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在零下20℃的严寒里坚守岗位 ,最后用时仅三年多让和若铁路实现通车 。

  在跨越琼州海峡的电力联网工程中 ,为了按时将海缆从临时泵站转移到终端站 ,100多名村民团结一心 ,经过多次演练 ,靠肩挑背扛成功搬运了海缆,令外方都大加赞叹 。

  “从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从稳固高寒冻土到抵御14级台风,还要兼顾保护天上 的飞鸟 、地下的文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建设者 ,会遭遇如此复杂 的设计挑战 。但破解这些世界级难题,造就了世界级工程和世界级建造队伍,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 的基建强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王玉泽说。

  日前,被称为“国际工程界诺贝尔奖”的2022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奖”揭晓 ,中国斩获九个获奖项目中 的三项 ,成为获奖最多 的国家。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复兴号动车组风驰电掣 ,港珠澳大桥碧波横卧,天山三线公路物畅其流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傲立于风暴海域……大江南北 ,一个个重大基建项目在速度与激情中落地 ,勾勒出中国发展的新坐标 。

  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创新史

  曾经,摆在“基建狂魔”面前 的主要难题是地图上 的山海湖泊、设备里 的技术难关 。如今 ,随着科技 的日新月异,以5G、大数据 、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也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亮点。

  2022年各省份纷纷提出新基建投资计划 ,有 的地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 ,有的则明确“加快”,“十四五”全国投资规模或将超过15万亿元。

  新基建带来大放异彩 的“云”业态运作在“云上” ,落笔在“脚下” 。数实融合 ,各地澎湃进行中 的传统基建、新基建项目 ,承载着扎实增进百姓福祉的愿景 。

  来自偏远山区的农家 ,借助顺畅的直播、通达的物流,可以把特色商品卖到全国。

  依托于5G网络,医生所在 的主操作台和患者所在 的操作台可以跨越山海 ,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偏远地区民众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远程指导与诊疗,让信息多跑路 ,让病人少跑腿。

  ……

  目前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 的网络基础设施 ,并着力构建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 、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 、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重点 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

  重塑出行时空 ,增进百姓福祉。各种数实融合的基建项目带来 的种种新技术、新体验 ,是“基建狂魔”在用决心和艰辛书写民生实录,圈粉世界。(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00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