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2- - (中国)百度搜索
彩神22023-01-31 16:05

彩神2

福建屏南“三驾马车”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新春走基层)福建屏南“三驾马车”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中新网宁德2月4日电 (叶茂 甘叶斌)地处福建东北部的山区县——宁德市屏南县,用绿色工业 、高山农业、文旅康养“三驾马车”拉动经济逆势上扬。

  数据统计,2022年屏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89亿元 ,同比增长17.3% ,增速居全市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4个月增速超过100% ;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山区县第一 。

屏南溪角洋工业园区 。 王志凌 摄屏南溪角洋工业园区 。 王志凌 摄

  连日来 ,在屏南县溪角洋工业园区新入驻重点企业——屏南润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作业,安装调试 、零件打磨;重点项目施工现场 ,起重机挥舞着巨臂,运输车来往穿梭 ,施工人员有序作业……

  该企业项目负责人说,一期厂房项目建设已完成 ,正在安装调试生产设备,为投产做好准备 ,“项目建成满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

  绿色工业 ,正成为山城屏南经济发展 的新引擎 。围绕打造“闽东北一流的山区绿色工业基地”,屏南县加快溪角洋工业园区、甘棠板式家具产业园区 、漈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承接宁德锂电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配套项目落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兑现助企纾困政策。

在建中的屏南县体育中心 。 叶陈芬 摄在建中 的屏南县体育中心 。 叶陈芬 摄

  随着节后人员返岗、项目建设动工 、企业复工复产 ,屏南县也同步下沉“企业专班”,为企业解决存在 的困难和迫切需求,当好复工复产“护航人” 。

  “节前已主动了解企业放假开工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对企业在复工复产、人员招聘和业务拓展方面能帮尽帮 。”屏南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陈抑非说 ,县里积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步伐 ,培育壮大全绿色产业链。

  绿色工业迈大步,高山农业生机盎然,提速乡村振兴。在屏南县千亩高山花卉产业园 的温室大棚内 ,一支支金黄的文心兰竞相绽放 、轻盈飘逸,状若飞翔的金色蝴蝶,令人赏心悦目。花农抢抓时间,忙着管护 、包装 、外运花卉,销往北京 、上海 、广州、昆明等地 。

屏南高山花卉产业园区工人在培育文心兰 。 屏南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屏南高山花卉产业园区工人在培育文心兰 。 屏南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屏南海拔高 ,气候、生态条件好,很适合培育高品质文心兰。”入驻园区 的福建名仕花田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朝晖说 ,春节花卉消费热潮拉动,屏南花卉产业迎来“春暖花开” 。

“醉美北墘”斗酒大赛现场。 屏南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醉美北墘”斗酒大赛现场 。 屏南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地处高海拔 、低纬度 的屏南县 ,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 ,十分适合种植花卉。近年来,屏南县将高山花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强化招商引资和要素保障,推动高山花卉产业强势崛起。目前 ,全县拥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1205亩,花卉苗木企业40多家 ,2022年花卉全产业链产值逾4.6亿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三产”齐开春满园 。屏南县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茶叶、水产 、食用菌、水果 、蔬菜 、中药材 、畜禽 、林竹花卉及旅游等特色产业 。2022年,屏南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42亿元 ,同比增长8.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30元 ,同比增长5.9%。

  当地官方表示,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的目标 ,在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上,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三产三新三链)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

  文旅融合再发力 ,绘就最美“诗和远方”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别开生面 的“醉美北墘”斗酒大赛在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黄酒文化广场上演。现场 ,各家各户的北墘黄酒“齐聚一堂”,行业工作者和黄酒爱好者通过品尝来辨别黄酒 的种类 、年份 、质量,醇醇酒香夹着乡愁从山村氤氲升腾。

新春期间 ,龙潭村人来人往 。 陈小倩 摄新春期间 ,龙潭村人来人往。 陈小倩 摄

  不仅仅是北墘 ,屏南小梨洋景区内的甘国宝故居 、大棠休闲农场 、丛林穿越等亲子活动倍受游客们欢迎 ;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中 ,熙熙攘攘 的游客走访公益画室、咖啡屋 、美术馆、四平戏博物馆等,与新旧村民一同过大年,体验文创魅力……

  作为福建首个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屏南加强自然生态、古镇古村、特色农业 、红色文化等资源整合 ,构建以“白水洋·鸳鸯溪”为核心,双溪、龙潭、仙山牧场等为支点 的“1+N”多元融合发展格局 ,推动旅游经济全产业链延伸,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屏南官方表示,该县将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 、实干争效”行动 ,围绕“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 的山区发展一流县”目标 ,全面推动“三个一流”产业发展 ,争当山区县发展排头兵 。(完)

云南依靠科技——把天拉长 把地拉宽******

  【在这片辽阔 的土地上㉙】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云先锋

  千百年来,水稻都是种在水田里 ,可云南澜沧 的高山旱地 ,不仅能种水稻 ,还能大丰收。这真 是个新鲜事 !

  云南多山,灌溉条件有限,水稻产能长期缺口较大 。山区农民的口粮,以玉米等杂粮为主 ,想吃大米就要外购。

  这样的状况发生改变 ,是从2021年5月开始 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率领云南农业大学团队来到澜沧县,在竹塘乡蒿枝坝村的山地上,试验旱地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种子 是云南农大稻作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 。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旱地上种苞谷。旱地种水稻 ?怎么可能 !”不仅蒿枝坝的拉祜族群众议论纷纷,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心里也没底。

  但让村民们感到惊奇 的是,这些旱地上种的水稻真 的自始至终不用浇水灌溉——谷种播种到干燥的土壤里 ,等雨水落地,稻谷秧苗便破土而出。只靠喝雨水 ,这些水稻就能茁壮成长 ,结穗弯腰!

  “澜沧地区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 ,所以我们在澜沧旱地种的水稻都不用人工浇水。”云南农大稻作所所长文建成解释 ,“事实上 ,云南多数山区旱地种水稻都不用浇水 ,只有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下的地区才需要人工补点水。”

  其实 ,新稻种 的种植 ,并非一帆风顺。稻谷秧苗长出来时 ,杂草也疯长 ,“地老虎”等害虫也猖獗起来。为防治植物病虫害 ,朱有勇经常蹲在稻地里,指导村民科学除草杀虫 ,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我们 的旱地水稻从耕地、播种 、除草 、收割都是机械化 ,打农药用无人机 。依靠科技种田给村民们做示范,省劳动力 ,每亩比水田水稻节省成本五六百元。”朱有勇告诉记者 。

  蒿枝坝 的村民们看着试验田旱地里金灿灿 的水稻 ,纷纷要求把玉米地改种水稻。2022年 ,仅竹塘乡就种植水稻旱种7861亩 。他们 的付出 ,很快得到了回报。

  2022年9月 ,蒿枝坝 的稻谷丰收之际,中国工程院有13名院士齐聚这里,见证示范种植 的405亩杂交稻旱种 的丰收:一穗穗金黄 的稻谷压弯了腰 ,连片的杂交稻旱种犹如金色的海浪阵阵翻滚 。收割机很快收获了满满一车的新鲜稻谷,专家组经过现场称重得出了结果——平均亩产690.9公斤 ,比传统旱稻产量提高了近400公斤 。

  “水稻上山有效解决了澜沧水田少 、旱地多 、水稻产量不足 的问题,适宜在广大山区推广 ,对云南‘稳口粮’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文建成向记者介绍,“2022年 ,澜沧县20个乡镇推广水稻旱种 的2.7万亩,全部获得丰收!”

  澜沧县水稻旱种的成功,是整个云南粮食生产 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省针对粮食安全结构性问题,把水稻旱种作为“稳口粮” 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中低海拔雨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探索水稻旱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创建省、州 、县三级示范样板77片 ,示范面积2.1万亩 。

  在示范样板 的带动下,2021年和2022年 ,两年间,云南分别示范推广水稻旱种24万亩、53万亩,覆盖59个县(市 、区) ,并由海拔1700米以下扩展到1900米左右的区域 。

  云南省级财政还安排1亿元资金 ,按每亩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水稻旱种。农技推广部门为水稻旱种提供科技支撑,对农技人员、合作社 、种粮大户进行培训,举办技术培训班1896期次、培训130万人次。

  “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就是依靠科技 ,把天拉长,把地拉宽 ,在一亩地里面 ,尽量提高土地的生产率,端牢中国饭碗 。”朱有勇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01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2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