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 (中国)行业领导者
彩神2024-01-30

“遇见和田”摄影全球征集大赛启动******

  中新网4月13日电 位于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 的和田 ,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 ,以丝绸、地毯 、玉石等众多特产而闻名。你眼中的和田什么样?你与和田又有哪些故事?

  4月13日 ,由中国新闻网与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共同主办 的“遇见和田”摄影全球征集大赛正式启动。

  征集将持续至2022年7月底 ,结束后将评选优质作品予以奖励,并通过中国新闻网及其新媒体矩阵进行网上展播 。

  征集要求 :

  积极向上,创作手法新颖 ,以“遇见和田”为主题,用镜头展现和田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 ,力求展现和记录和田 的发展变化以及各领域民众建设和田 的摄影作品。

  1、作品规格:

  1)形式体裁不限,作品内容积极向上 ,需符合征集内容。投稿作品单幅、组照均可 ,可多次投稿;

  2) 拍摄内容应真实客观 ,不允许对原始图像做影响真实性 的调整和润饰。不接受创意类作品。(照片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适度调整,不得用电脑或传统暗房技术作合成 、添加、删除 、更换背景等技术处理) ;

  3) 图片说明须包括拍摄时间、地点,对画面 的描述,关键人物 的姓名,重要 的背景信息等。

  4) 单幅、组照不限(每幅/组作品为1件) ,彩色、黑白作品均可 。组照作品每件限5-10幅单张作品组成 。每位作者投稿件数不限。

  5) 投稿统一接收jpg格式文件,单幅图片不能小于1M ,不大于10M,长边不低于2000像素。

  6) 投稿方式为电子文件作品;

  7) 本次征集不收取任何费用。

  2 、投稿者需遵守以下原则和规定 :

  1) 投稿作品须为原创作品 ,投稿时必须填写完整作品标题、拍摄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简要说明 ,否则无法上传作品 ,凡因提交 的个人信息不全面而影响联络者,视为自动放弃参展资格 。

  2) 投稿者应保证其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对该作品的整体及组成部分均拥有独立 、完整、明确、无争议 的著作权 ;投稿者还应保证其所投送 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 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 、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3) 征稿期间,投稿作品若被用于推广、展示 ,不代表最终入展。

  4) 作品入展后 ,主办单位将调取作品原始文件 ,用于展览和画册制作 。作者应将大数据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办单位提交 ,不能按要求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展资格 。

  5) 主办者有权在出版画册 、举办展览 、相关宣传中使用入选作品 ,不另行支付稿酬。

  6) 本次征集活动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凡投稿者,即视为已同意本征稿启事所有规定。

  投稿方式:

  (1)系统投稿

  投稿地址 :https://actshow.chinanews.com/htpic22/user/login

  (2)其它方式投稿 :

  1)私信投稿 :可关注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微博,通过私信投稿

  【注 :此种投稿方式需下载《报名回执表》,下载地址 :http://www.chinanews.com.cn/fileftp/2022/03/2022-03-06/U435P4T47D49877F24532DT20220307151821.docx

  将摄影作品以单独文件制作 ,并以“所在地区+报送单位+负责人姓名+作品标题”命名(个人报名不写报送单位) ;

  《报名回执表》填写完需重命名,文件名称与摄影作品文件名称一致,统一发送 。】

  主办单位 :

  中国新闻网

  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

  新疆和田地委网信办

  特别项目支持 :

  安徽驻新疆援建指挥部

  联系方式 :

  技术咨询 :13522053772

  内容咨询 :(010)6899 8392

 

彩神

(新春见闻)与木头对话的“守艺人” :手做的笼屉有“灵魂”******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2日电 题 :与木头对话的“守艺人”:手做 的笼屉有“灵魂”

  作者 史玉江 翟薇 商凯旋

  春节期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家家户户都蒸花馍 ,这也是笼匠袁吉清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内,摆放着不少制作中的笼屉 ,房间一角 ,堆满了加工后 的木材 。袁吉清站在烧热 的半圆铁模具前 ,借高温将一块木板塑形成圆环状,瞬间,房内充盈着木头灼烧的气味 。“这 是制作笼屉中最难的一步,只有多做才能掌握力道和火候,做好大概要一周。”袁吉清告诉记者。

  作为当地唯一 的笼匠,袁吉清制作笼屉已44载 ,一直坚守纯手工制作。用袁吉清 的话说,手做 的木质笼屉才有“灵魂” 。

  笼屉 是传统手工炊具,在普遍使用地灶、铁锅 的年代,笼屉很普及 。如今 ,木质笼屉逐渐消失 ,笼屉匠也和其他匠人一样淡出人们视野 。但在中国乡间及喜好自然粮食味道的人中,仍用传统笼屉 。

  记者注意到,袁吉清许多工具 的木质把手已经盘出一层油润 的包浆 。“这些工具都是我父亲用过 的。”袁吉清称,其父是红山农场有名的木匠 。

  “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做笼屉。”凭几样简单的工具,就能将一根根木头“变成”器具 ,儿时 的袁吉清觉得很神奇。

  袁吉清1986年初中毕业后 ,从锯木条开始 ,在父亲 的指导下学习木工活。“那时候 ,家家户户都蒸馒头,所以来我家做笼屉的人非常多。”几年后 ,他开始专攻做笼屉的手艺。

  笼屉看似简单 ,但要经过选料、裁料 、盘料、穿撑、铺笼齿等20多道工序 。袁吉清还将父辈传下来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了改进 。“要想让笼屉卖得好 ,还要学会变通 。”

  “不是什么木头都能制作蒸笼,我选取的 是松木,纹理要好,不能有树节 ,否则制作的蒸笼不耐用。”说起蒸笼,袁吉清满脸洋溢着自信 。

  多年来,袁吉清制作的笼屉凭借着用料和做工,在当地闯出名声 ,周边县乡的人也去他家买笼屉。凭借着这个手艺 ,袁吉清一年有六七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

  刘峰在红山农场场部经营着一家馒头店 。他说 ,“袁师傅做的笼屉质量好,用30年都不坏 ,而且用木质笼屉蒸出来的馒头也带着一股特殊 的香味 ,客人们都很喜欢吃 。”

  近年来,新疆兵团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袁吉清被确定为第十三师新星市木蒸笼制作的传承人。袁吉清说,当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笼刀”(笼匠 的专业工具)时,就担负起传承的使命 。“打算在兔年找一位对笼屉制作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 ,将这份手艺传下去。”(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