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 - 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8-17

帕维尔·巴辛斯基以《安娜·卡列宁娜的真实故事》获俄国大书奖******

  61岁 的俄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托学家帕维尔·巴辛斯基以其新作《安娜·卡列宁娜 的真实故事》获颁第17届大书奖。

  大书奖创办于2006年 ,得到大亨赞助,每年年末颁奖, 是目前俄国总奖金额最高的年度文学奖。

  巴辛斯基获得了巨额奖金300万卢布,今年约合人民币32万元。

  中华读书报在半年前关于第八届红场图书节 的报道中曾提及《安娜·卡列宁娜的真实故事》 。安谢塔社所出此书厚384页,号称托翁小说《安娜·卡列宁娜》的导读,它以通俗易懂 的语言 ,评述当代读者不易理解的19世纪中叶的俄国,介绍日常生活 的相关细节和旧社会 的特殊风貌 ,论及宗教、法律、政治、社交和习俗等往日现实怎样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安娜的命运。

  这 是巴辛斯基第二次赢得大书奖 。2010年 ,他曾以描写托尔斯泰临终时 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获奖 。该书取材于文豪从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惊遁而走 的旧事 。出版商宣称 ,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 的描写,巴辛斯基一步步重建了老爵爷 的内室风云和生离死别。

  巴辛斯基 是俄罗斯文学院院士和俄联邦国家奖得主 ,生于1961年 ,自1981年起就职于《文学报》 ,撰写文化评论,后进修于高尔基文学院,亦为《新世界》《十月》《旗帜》等杂志定期撰稿 ,编辑过多种俄苏文学作品集,亦写有文学批评专著 。

  中国读者对他应不陌生。他 的两部传记作品——余一中和王加兴译《另一个高尔基》与何守源译《列夫·托尔斯泰大传》——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由译林出版社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巴辛斯基此前透露,他有意继续研究《安娜·卡列宁娜》,下一个主题或将 是康斯坦丁·列文——俄国文学史上 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者形象。

  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的思想家传记《罗扎诺夫之名》获得了价值150万卢布 的大书奖二等奖 。

  奖金100万卢布 的三等奖颁给了历史学家谢尔盖·别利亚科夫所著《斯大林时代莫斯科 的巴黎少年》,述及诗人茨维塔耶娃之子格奥尔基·叶夫龙等多个法国青年的故事。

  大书奖的读者选择奖由古泽尔·亚欣娜 的小说《开往撒马尔罕的闷罐车》获得。关于此书,可参见本报2021年4月7日 的报道《俄历史学家指控大书奖得主古泽尔·亚欣娜抄袭》 。

  获得去年大书奖 的 是俄国纪录小说之王列昂尼德·优素福维奇历时12年写成的历史小说《亲希腊者》 。

  大书奖往届得主包括德米特里·贝科夫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弗拉基米尔·马卡宁、丹尼尔·格拉宁 、扎哈尔·普里列平和古泽尔·亚欣娜等。(本报记者 康慨)

55世纪官方网站

民生百态中诠释基层治理——《县委大院》为现实题材增添新 的“打开方式”******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小雪

  近日,温暖现实主义题材剧《县委大院》在央视一套首轮播出收官。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 ,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1.944%。该剧从“基层治理”的角度切入 ,让观众在一幕幕烟火日常和民生百态中领略县委大院生动的故事,不少观众直呼“追剧追出上班的感觉” ,年轻观众组团探讨“考公 的尽头” 。

  《县委大院》何以掀起如此热闹 的追剧潮 ?该剧由“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展现基层干部和群众携手共建家园 的群像故事,以潜移默化、共情共勉 的方式传递上下一心的精神风貌 ,为现实题材增添新的“打开方式” 。

  立足现实,多维度描绘基层群像

  在《县委大院》生动 的故事之下 , 是丰富立体 的群像。从剧集“共建光明”版海报中可以窥见一隅:梅晓歌 、艾鲜枝等领导现场指挥,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添砖加瓦 ,一幅充满温暖现实主义 的基层干群全景图就此定格。《县委大院》从不同性格特点的光明县干部群众出发,讲述了县乡一线机关的工作和生活日常 ,折射出新时代基层干部为人民幸福生活奋斗的美好愿景 ,引发广大观众 的共鸣。

  作为一部群像戏 ,《县委大院》细腻地刻画了众多人物 的性格 ,无论 是干部还 是群众 ,都是多维度、立体化 的 。《县委大院》 的编剧王小枪为积累创作素材,挂职担任副县长六个月 ,这段切身经历为塑造生动立体 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审慎坚定的梅晓歌 ,雷厉风行 的艾鲜枝,淳朴真诚 的林志为……众多栩栩如生 的角色让观众印象深刻 :干练 的梅晓歌因财政紧张,会“腆着脸面”向其他县借钱 ;行事一板一眼的吕青山被钉子户引到现场 ,也会开始好言相商;开发商郑总听说居民拆迁变卦,被训之后强颜欢笑撇清关系 。剧中 的每个人物都有着普通人 的真实一面 :有进退两难时候的迷茫 ,也有焦头烂额的疲惫,因此造就了每个角色鲜活生动 、充满记忆点的性格特点,一幅鲜活 的基层群像便就此展开 。

  王小枪表示 ,这部剧的故事和人物都 是虚构的,但是这些虚构人物背后 的温度和质感都是真实 的。“现实题材作品 ,细节 的真实感 是第一道关” 。《县委大院》通过平凡人 的视角,让观众看见光明县“真实” 的行政生态圈,从而得以窥见大时代背景下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 。

  聚焦一线 ,以小见大彰显基层治理价值

  用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细小 的工作事件逐渐剖析出县委大院的各个层面:工厂生产环境考察 、老城区 的拆迁与重建 ,以及群众的突然上访,县委大院中 的工作实则是一系列关乎光明县生存发展的大事,对应着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破局点 。比如,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梅晓歌“明察暗访”后让羊汤店老板帮忙发起座谈会,面对面接受商家老板吐槽和抱怨。问题浮出水面 ,困难逐一解决。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剧情将一个个散点编织成线、成网 ,可视可感的基层治理图鉴一点点铺就出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主创注目于基层 ,基层遇到的涉及社会发展与群众切身利益 的环节,基层干部 的作风与作为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对当下 的基层工作有一定的示范和启发效应 。”《县委大院》对不同层级干部的执政理念 、工作作风描绘得细腻真实。特别 是在推进拆迁、环保 、医改等重点工作中 ,更 是将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党员群众 的价值观和企业老板 的利益观刻画得入木三分 。《县委大院》里,基层干部一边担起省市拟定 的发展任务 ,一边着手基层治理 的棘手难题 ,而这些困境也正 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 的浓缩 ,透过《县委大院》整个剧情 的故事脉络,观众看到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各个系统的一个个缩影。

  基层社会治理 是一项庞大 的系统性工程,虽然一部电视剧难以概括完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所有现实困境,但由此带来 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未竟之问却值得深思 。借由这部电视剧 ,更多人把目光投向县域,拓展和深化了普通人对县域治理 的认识和理解。

  《县委大院》“以小见大” ,对县域治理结构 、县域基层生态进行呈现,带领广大观众走近了这看似遥远却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的基层话题 。《县委大院》真正做到了扎根现实,融合生活化场景和细节,赋予角色烟火气 ,以光明县辐射基层百态 ,这种从“个体”到“时代” 的格局层次 ,也让该剧成为现实题材中颇具代表性的力作。

  以人为本搭建共情桥梁 ,全民关注引热议

  虽然《县委大院》是以光明县作为“基础坐标” ,但许多观众觉得,“剧情好像能‘辐射’到自己的生活”。基层工作桩桩件件 ,怎么呈现才能真实且生动 ,让观众有代入感 ?《县委大院》给出了答案:通过渲染最易共情的情感 ,把看似零散却悉数归于基层治理中的典型难题拍“活” 。

  在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 、层层推进 的基层治理日常之外,真实生动 的人情往来 是《县委大院》的一大看点。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友军所言 :“县委大院生动塑造了致力于乡村绿色发展、为民生奔忙 的基层干部形象,主创没有将他们视为图解政策 的符号,而是写出了他们 的喜怒哀乐。”如迁坟事件不被理解,作为干部的郝东风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得到奶奶的理解。剧中描绘的这些人际交往 的故事,无不是基层干部间为了人民 的美好生活互相支持、彼此成就的印证 ,也因此打动观众。

  《县委大院》将目光聚焦在光明县 的基层工作 ,真正折射出基层治理 的多样内涵 :一个多方人员沟通的场域,一个家庭式的集体和一群有人情味 的基层干部。观众体验的真实生活 是什么样 ,故事情节发展就是什么样 ,如此一来 ,观众在看剧的时候更有代入感,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基层干部的真实工作状态 。

  “县一级阵地 ,必须由心中有党 、对党忠诚 的人坚守” ,这 是剧集开篇的一句台词,更是国家对“县委大院” 的具体要求 。如今 ,《县委大院》首轮收官 ,但该剧 的价值释放并没有就此止步。其中,将镜头聚焦真实个体描绘基层群像 ,以人为本搭建共情桥梁 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值得借鉴,为今后现实题材作品带来更多思考。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09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