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快3登录 - - (中国)微博百科
500快3登录2023-01-31 16:05

500快3登录

刘跃进 的谦和与《从师记》 的严苛——写在“《从师记》暨新时代学者散文研讨会”前******

  顾友泽

  刘跃进先生 的新作《从师记》出版,拜读之后,收获颇丰 。《从师记》 是一部散文集 ,主要记载先生 的求学经历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与事 。虽然是以自己 的个人经历为线索 ,然而内容却异常厚重 ,这 是因为作者早年生活的“那个时代 ,激情澎湃 ,如同我的名字,一直在‘跃进’中”,在介绍自己 的求学经历时 ,不可避免地反映那个波谲云诡亦且波澜壮阔 的时代。而且,作者转益多师,其所师从或交往者大多为学界名流 ,本身就有很多为人关注的事迹 。如此种种 ,决定了该书的内容必然不同凡响 ,精彩纷呈而浑厚淳雅 。

  虽然作者并不刻意抒情 ,甚至在情感表达上非常地节制 ,但这部《从师记》还 是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感动与感慨 ,比如作者因母亲 的提醒而失去了也许会产生美好爱情 的机会而心情复杂就令人唏嘘 ,作者对自己早年学业先天不足而导致不得不放弃作家梦想的描述同样引起很多同龄人 的共鸣 ,至于其在艰难环境中备战高考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 的意志更是令人感动 。然而,最令我感动 的是作者对学术尊严的维护与学者交往之间 的温情。

  作者对学术与学者的尊严非常看重 。他在《斯人已逝,德音未远》中谈到自己作为大三的学生看到傅璇琮先生 的《唐代诗人丛考》时的感受 :“我并不能完全读懂 ,但可以读出学术的厚重与学者的尊严 ,那 是我向往的境界 。”而作者自己到扬州大学讲学后,也同样得到了这样的赞誉,王小盾先生在给作者的信中写道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厚博大 ,其尊严及其生机,都由你谦和地表达出来。” (《求其友声三十年》)

  正是出于对学术尊严 的维护 ,面对良莠不齐的学术界,作者忍不住对当前学术弊端提出严苛批评 ,其在《裴斐先生的傲骨与逸情》中指出当前学界存在消解经典 ,或者躲避经典,同时 :

  在方法上,因循守旧,为论文而论文,为学位而学位,缺乏学术个性 ,更缺乏活的灵魂。在态度上 ,仰慕洋人,唯洋人马首 是瞻 ,洋腔洋调。在结果上,书 是越来越多 ,垃圾也越来越多 。

  又在《从师记》中说  :

  现在有些专著,往往连概论都不如,只 是依据既有 的知识,预想一个题目,然后利用现代手段收集相关资料,拼凑成书。这样 的成果,或许能给作者带来一定好处,对学术界来讲 ,几乎没有借鉴意义。

  作者平时与人交往温文尔雅,几乎未曾见其动怒 ,但是对学术界 的不良风气,却还是直言其弊,体现出维护学术尊严的高度责任感。

  那么 ,如何维护学术的尊严呢 ?作者通过介绍自己所崇敬 的师长,具体而形象地给出了答案。

  首先,维护学术尊严就要尊重学术本身 。作者认为 ,学术本身 是厚重的 、博大 的 ,无论 是谁都无法全部把握 ,因而面对学术 ,始终要保持着谦卑之心。其在《好诗不过近人情》中谈到自己在杭州大学学习的体验 :

  这些课程,内容浩繁 ,一时难以消化,但是它却向我打开了一扇窗,可以真正感受到世间学问的博大浩繁。

  在《从师记》中又写道 :“大千世界,图书无限 。一个人终其一生 ,也读不了多少书 。”一个人取得 的成就,面对既广且深 的学术殿堂 ,何其渺小 。故作者引用罗宗强先生的话说 :“现在很多教授还不明白山外有山 的道理,以为自己写了几本书就是专家 。”学术研究如果局限在自己 的小天地中,故步自封,结果必然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作者又引用姜亮夫先生的话 :“登高望远,你才会知道世间学问 的博大 ,自己的渺小 ,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记忆中的水木清华》)面对学术,学者理想 的状态应该像傅璇琮等先生那样“学问既深 ,义气自平 。”作者赞美这样的状态,亦追随前辈的风范。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认为,做学术研究最重要 的是有学术品格。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师长们严谨 的学术态度 、扎实 的文献基础 、恢宏的视野 、高度 的文化责任感、坚强 的毅力等不厌其烦介绍。介绍姜亮夫先生 ,写其临终前对学生的“最后最高要求” ,令人感佩不已 。记录叶嘉莹先生之论:“如果说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真诚则 是追求真理的重要途径。做人做事要真诚,学习钻研要真诚。真诚是做人 的重要标准,古代这样,今天也是这样。”彰显出叶先生修辞立诚 的风范。而记叙罗宗强先生指导作者写作学年论文 的详细经历,则让我们看到罗先生一丝不苟、严谨到近于苛刻 的程度的形象,而罗先生的学术品格也呈现在我们眼前。尤为令人感动 的 是 ,作者专门为既没有显赫 的家世与名声 ,也没有令人瞩目 的成就 的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主任汪蔚林先生作传,表彰其甘于奉献、勤勤恳恳 ,以专业 的精神服务文学所的学者的事迹。在作者的眼中 ,学术分工并无高下之别 ,敬业的精神都值得人尊重 。

  其次 ,维护学术 的尊严就要求学术研究本身不俗 。作者在《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中特意援引王国维 的话 :“大抵学问常不悬目 的而自生目的,有大志者未必成功 ,而慢慢努力者反而有意外之收获。”作者阐释说 :

  王国维先生就 是想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有太强 的功利性和目 的性。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士之读书治学 ,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

  又在《从师记》中引用钱穆的话 :

  我生平做学问 ,可说最不敢爱时髦或出风头,不敢仰慕追随时代潮流 ,只 是己性所近,从其所好而已……世局有变,时代亦在变 ,三年五年 ,十年八年 ,天地变,时髦 的亦就不时髦了。所以不学时髦 的人,可不求一时群众所谓的成功,但在他一己亦无所谓失败 。

  作者高度认可这些说法,并且身体力行 ,其学术研究 ,不务空言,言必有得 ,往往能够从文献 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历史 的某些真相。而其对当下学子攻读博士学位的目的 ,也提出自己 的看法 :

  通过三年 的专业学习 ,我们 的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的博大精深,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益处 。开卷有益 ,没有白费 的工夫 。重要 的是要阅读 ,要有积累,不能有太强的功利目的 。

  学术不仅不是追求世俗利益 的工具 ,甚至学术本身并不带有目的 , 是无用之用。

  再次 ,维护学术的尊严要求学术研究者能够做融通的学问 。钱穆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中说 :“欲求了解某一民族之文学特性 ,必于其文化之全体系中求之。”学术如果格局太小,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局限。只有将局部放到整体中考察,才能真正发现局部 的特征与意义。作者接受众多名师的亲炙 ,提出学术不能流于琐碎饤饾 ,支离破碎。其认为学术研究中的文学研究应该遵循刘知几《史通》中提出的才、学 、识三者并存的原则,并阐释说 :“才就是艺术感受,学就是文献基础 ,而识则 是理论素养 。”而当下有些研究,“仅就某一点而言,似乎有一得之见 ,但是 ,倘若通盘考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好诗不过近人情》)这样 的研究, 是不足为观的。相反,作者赞同这样的研究:“也许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可能 是一个很小 的题目,但是在这课题 的背后 ,你却感受到坚实厚重 的学术支撑。”(《好诗不过近人情》)这些观点,正 是师长们对作者耳提面命的结果。罗宗强先生教导说 :“工夫要扎实 ,但不要钻牛角尖……思想还 是开阔些好 。”(《从师记》)姜亮夫先生在古籍整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说:“不要培养电线杆子式的专家,而是粗通中国文化 的学人。”(《从师记》)在“最后最高要求”中提出 :“培养自己‘普照’整个专业与中国全部文化史 的能力”“不做支离破碎 的学问。”(《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曹道衡先生起草 的《先秦两汉文学博士生培养计划》提出 :“应强调史料和作品本身 ,坚决反对空谈、人云亦云及发奇谈怪论 。”(《从师记》)作者就硕士论文求教于魏隐儒先生,得到的答复 是不赞成写空洞 的诗文评类的文章。傅璇琮先生提出:

  学术著作,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该似一级一级的楼梯 ,要扎实 ,便于扶着向上 ,使人能“更上一层楼” ,以便“欲穷千里目” ,而绝不能 是用花纸包扎 的虚阶,看起来颇能目迷五色 ,但一踏上,就会使人跌下,害人不浅 。(《斯人已逝 ,德音未远》)

  受到众前辈的影响 ,作者也特别重视学术中研究资料的编纂,也多次介绍前辈学人在这方面 的贡献 ,又现身说法 ,启人深思。

  学术之外 ,《从师记》这部书带给我 的感动,是作者与众师长之间 的情感。毫无疑问,作者对书中所介绍的师长怀有深深的感激 ,在《引言》中 ,作者写道:

  在我过去四十多年的求学经历中,老师们 的影响既广且深……我很景仰他们,也很感念他们 ,很希望有更多机会将这种感念之情表而彰之 。

  将众多师长的人格风范与学术成就记录下来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 。而且 ,读者很容易发现 ,作者在很多篇章中都使用“感念”“感佩”这样 的字眼 ,看得出作者 是一位很容易动情 的人。他在昆明偶遇魏隐儒先生时 ,表现得“喜出望外”(《“小室无忧”》) ,对于王继权先生 的帮助,作者心存感激 ,“小子何德何能 ,竟能得到王老师常年 的垂青 ,实属不易。”(《来谕惓惓 ,亲如促叙》)然而,我们又很容易注意到,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却并不热烈 ,而 是点到即止 。

  同样 的情况 ,也发生在众师长的表现中。姜亮夫先生对清华大学及清华导师有深厚的感情 ,因为作者来自于清华,特意将其召至家中长谈 。姜亮夫先生深情回忆在清华的学习与生活 ,言语中充满无限怀念与感激 ,“姜老经常感叹说自己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再也没有遇到清华这样 的好学校了”(《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然而,姜亮夫先生直接的抒情并不太多 ,谈得更多的还 是清华导师 的学术与对其教导 的经历 。

  我想,这大概就 是学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深沉而内敛。作者报考曹道衡先生的博士,是通过傅璇琮先生介绍的。曹道衡先生在病榻前告诉作者 ,他无意中翻出了当年傅璇琮先生当年 的推荐信,并说出院后找来送给作者作纪念 ,后因曹先生去世而未能如愿。这 是一件非常小的事 ,但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曹先生与作者情感之细腻,以及对于师生、同道间情谊 的珍视。作者与众师友 的交往 ,因学术而结缘 ,其淡如水,而这也正 是众师友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傅璇琮先生嘉惠学林 ,助人无数,在学界影响甚大 ,然而其八十岁大寿的庆祝场面冷清异常 ,因为傅先生事先约法三章,不允许大事铺张,这正是本色学者的处世之道。

  作者笔下的师长及作者自己 ,往往将对自己帮助与教导 的母校、师长 的感激当成自己宝贵的人生财富 ,将之作为一种精神传递给后人。姜亮夫先生曾很庄重地对刘跃进先生等人说 :“清华导师也 是你们的祖师,要不辱使命。”对学校的热爱、对老师 的尊重与回报,最重要的 ,不 是口头 的称颂,也不 是平日里的嘘寒问暖,而 是将学校与老师 的良好 的风气传承下来 ,发扬光大,影响一代代学子 ,斯文不坠。有感于此 ,作者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明确 的要求 :“如今,我也是一名老师,也要像王老师那样,努力工作 ,培养学生 ,多出成果 ,这也许 是对王老师的最好回报。”(《来谕惓惓,亲如促叙》)事实上,除此之外 ,作者还利用社科院文研所 的平台及个人 的影响力将年轻 的学者组织起来举办读书会等活动 ,指导年轻学者,促进学术 的繁荣 。作者认为:“我现在依然持有这样的看法 ,一个年轻学者 ,能够得到前辈的扶持,确实会影响一生 。”至于这本《从师记》 ,更 是将师长所授与自己 的心得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学界,嘉惠学林,功莫大焉 。我想,作者 是将自己对师长的感激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 ,变成了指导、提携后进的动力 。学术人的温情,大概就 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代一代传递着吧。

  作者在《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中写道  :

  水有源,树有根。一个人能走多远 ,要看他与谁同行 ;一个人有多优秀 ,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

  《从师记》这部书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点、陪伴我们这些后学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无声导师 ,也 是直观展现学术的尊严与温情 的舞台 。我们感动于刘跃进先生勤勉好学的精神 ,羡慕其受教于众多饱学之士,更感激其金针度人 。薪火相传 ,此之谓欤 ?

  (作者系文学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 南通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

山东“最牛搬家公司” !让一家酒店“走”了500米******url:https://m.gmw.cn/2023-01/06/content_1303246337.htm,id:1303246337

  如果不 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栋大楼如何被托起 、挪动,再被放下 。但这件事确确实实发生了。

  2022年11月19日,

  在海南省三亚市,

  红塘湾 的一家酒店五个小时

  被迁移约500米。

  这栋重量为7500吨 的酒店为何被迁移?

  迁移过程中遇到哪些难点?

  迁移一栋楼得花多少钱?

  记者专访了山东建筑大学

  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院长、

  海南红塘湾酒店迁移工程总调度张鑫 。

  像锯木头一样

  把地下室和地面分离

  成功“挪动”海南红塘湾这家酒店 的, 是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和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

  “这栋7500吨重大楼的平移,一方面要靠研究院承担项目设计,另一方面要靠建固公司来具体施工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院长张鑫透露,别看仅用5小时就将酒店迁移到位,其实此前 的准备工作就花了两个多月,平移过后还要进行建筑的加固和恢复,确保使用安全。

  迁移前

  迁移后

  相比过去平移的建筑,张鑫坦言,迁移红塘湾酒店 的难度还是比较大 的。“如何让地下室和地面分离并进行结构托换, 是酒店迁移前的一大难点 。”张鑫透露,用金刚绳锯像锯木头一样把地下室 的基础顶切断,最大限度减少震动,通过可靠 的托换结构保证上部结构安全。

  此次迁移的第二大难点在于这栋酒店重 、占地面积大,且呈不规则形状,因此在布置大型液压平板拖车时颇费周章。“我们先在原址将酒店顶起来1.9米,利用拖车能自由升降的特性,256轴平板拖车降到最低,穿插到了地下室底部,由此托起了整栋大楼。”张鑫介绍,为防止地基沉降,他们沿大楼 的平移轨迹,事先对修好 的临时道路进行了地基加固。

  值得一提 的是,与建筑对应呈扇形布置 的256轴平板拖车被数据线串联起来之后,由一名工作人员拿着遥控装置统一控制所有车前进,最终将酒店“挪动”到了指定位置 。

  “由于扩建需要,丹麦哥本哈根机场 的候机厅曾被平移了2500米 。该候机厅平面最长为80多米,但我们此次平移 的海南红塘湾酒店,南北方向的平面长约100米。”张鑫透露,这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拖车迁移单体工程,也 是世界首例使用扇形布置拖车迁移的最大最重工程 。

  平移一栋楼 的花费

  最多是新建楼的一半

  施工过程中,人们能不能在移动的建筑里走动办公?

  “从1998年起,我们负责的每个平移项目,基本都是不停止办公 的。平移海南红塘湾酒店时,里面虽然没人办公,但人们在移动 的建筑里走动是完全没问题的 。”说到这里,张鑫还举了个例子,“比如2000年的临沂国家安全局办公楼根本不允许停止办公,我们有信心保证项目平移中 的安全 。”

  很多人都关心,移动这栋酒店要花多少钱。张鑫揭秘,移动一栋楼比新建一栋楼便宜多了。“我们曾统计过迁移的建筑,费用 是拆除重建 的30%-50%。”

  张鑫介绍,除了节省费用,平移还能省下时间、保护环境 。

  “举例来说,建造一栋大楼期间,要给员工租房子办公 。此外,拆楼还会产生不可再生的建筑垃圾,造成资源浪费,引发粉尘噪音等污染 。”在张鑫看来,土木建筑行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 是不能大拆大建 。“因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人们越来越重视平移技术,市场接受度也逐渐提高 。”

  值得一提 的 是,在海南红塘湾这家酒店平移过程中,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和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还对酒店进行了实时健康监测,以确保迁移安全,“就像人们背着24小时心电图一样 。”

  平移能保护历史建筑

  留住城市记忆

  2021年9月,中办、国办发文,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 、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我认为平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保护历史建筑 。”在张鑫看来,一些优秀 的历史建筑或文物建筑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平移保护,可以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拆除与保护 的矛盾,促进文化传承,因此很多历史 、文物建筑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 。

  记者查询资料获悉,被称作山东“最牛搬家公司”的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和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曾移动过多栋历史建筑 。

  2005年,因纬六路拓宽,将济南市纬六路27号 的“老洋行”向西平移了15米 。这也是山东最早平移 的老楼 。2008年3月,因经二路拓宽改造,该公司又对具有百年历史 的济南市宏济堂经二路药店实施了平移。

  相比之下,大家更熟悉的还是2020年轰动一时的济南百年修女楼平移工程。张鑫透露,海南红塘湾这家酒店比济南修女楼 的平移难度更大。一 是修女楼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重约2600吨,但海南红塘湾这家酒店建筑面积4658平方米 、重约7500吨,相当于三栋修女楼 的重量;二 是修女楼 是在平地顶升后平移75米,而拥有地下1层 、地上2层 的海南红塘湾这家酒店是在事先“挖”好的临时通道内平移了500米,其间要时刻防止地基沉降变形。(此前推送→走了82分钟!这座修女楼离开她住了百年 的地方,“搬”了新家)

  “最牛搬家公司”牛在哪儿

  在外人看来,山东“最牛搬家公司”充满着神秘感。

  据了解,自1992年山东建筑大学鉴定加固研究院成立以来,他们在30年间主导完成了46项移位工程,其中不乏世界最高、最重或移动距离最远 的建筑。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院长 、教授张鑫向记者介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已建成 的既有建筑面积超过七百亿平方米 。由于超过设计使用年限 、原设计标准偏低或施工缺陷等,30%-50% 的既有建筑出现安全性降低或功能衰退,因此继续对既有建筑进行鉴定、加固和改造,以提升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其抵御灾害 的能力 。

  “我们团队于1992年组织成立了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张鑫指出,2002年,他们还依托研究所,成立了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不光能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和移位,还能把歪了 的建筑物矫正过来 。

  “我们团队的研发和文化特色就是‘产学研一体化’,政府也叫‘四不像’ 。”张鑫透露,他们团队有170余人,其中教授 、副教授 、博士等30多人,此外还有50多位具体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眼下,该研究院已经完成了几十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其中“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鑫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搞研究的 、上课 的及技术推广应用 的 是一帮人,我们把研究成果亲手用到了工程当中 。”

  记者 巩悦悦 荆新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00快3登录地图